昌隆簡介
新北市新莊區昌隆國民小學校簡介
學校願景:快樂、能力、美德
一、學校狀況
本校創設於民國七十四年,至今已有三十 餘年歷史。學區東以思源路為界、西以中華路為界、北以中原路、南以幸福路為界,學區有幸福里、信義里、和平里、昌明里、昌信里、昌隆里。本學區屬住商混合區,公寓、大廈林立,一座社區活動中心及公園,是個相當完整的社區。目前計有普通班41班、資源班班1.5班、幼兒園7班,學生人數約1074人,教職員工數合計75人。本校校地適中,普通教室及專科教室數量充分運用,視聽教室空間實用、設備新穎,學校整體建築有古意、有新潮,無論新舊均各具特色。近年來,更致力於綠化美化工作,使學校綠意盎然、活潑而具生命力。
二、學校背景分析
依據學校外在背景:教育政策方向、家長參與程度加以分析。內在背景:教師專業、經費來源、學童學習、組織文化等方面來分析學校的優勢、劣勢、發展點與威脅點,並整體分析評估學校背景狀況,配合願景規劃未來學校發展的目標與策略如下:
(一)外在背景方面:
1.教育政策:本校積極發展本位課程,推廣多元化教學,配合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。
2.學區環境:本校位處新莊市較繁榮的地域,緊鄰主要幹線、靠近副都心及頭前重劃區,未來交通便捷。緊鄰新莊老街、中港大排,是社會資源豐富的地區。
3.家長參與:學區家長對學校極為肯定與支持,經常提供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支援學校,義工服務隊亦熱心協助校務,形成一股辦學的助力。
(二)內在背景方面:
1. 教師素養:
教師均能積極任事、教學認真負責,具豐富之專業知能,更可喜的是許多教師具有第二專長,主動積極訓練團隊,讓學生學習更為多元。
2.經費設備:
本校除年度預算外,最近幾年都主動爭取民間或社會經費及資源,對於發展學校特色有極大助益。
3.兒童表現:
因學區環境內學生部分為外籍配偶子女、中低收入戶或原住民籍學生,生活適應不佳或學業低成就者較多,必須給予較多的關懷與協助。
4.傳統特色:
本校創設以來學校文化良好,整體表現傑出,尤其是在田徑體育、美勞、音樂、語文方面,均有良好的表現。
三、學校經營目標
【一】溫馨校園圖像──營造優質教學環境
老師願意全心投入:關愛孩子 不斷進修 快樂教學 喜歡研究
學生認真快樂學習:喜歡上學 熱愛學習
家長熱心參與配合:熱心校務 配合教學 關愛孩子
【二】全人教育圖像──培養全人格兒童
德 培養良好品德修養: 能體恤 能惜福 有肚量 有禮貌 守秩序
智 培養多元智慧能力:有智慧 有創造力 運用科技 主動求知
體 培養體適能力:愛運動 有體力 有耐力
群 培養適應環境能力:有好人際 團隊合作 溝通表達
美 培養審美能力:有欣賞力 喜愛自然
【三】社區堡壘圖像──朝向學校社區化
人力場地互動:義工支援 開放校園 社區家長參與
社區文化深耕: 配合文化場館 推展社區文化活動
四、學校經營策略
【一】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
1.照顧每一個孩子
(1)塑造一個以「孩子為主體」的學習樂園,提供安全、人性化的學習環境,使兒童喜歡上學、快樂學習,讓孩子們有多元的表演舞台。
(2)實施鄉土語言,提供多元學習機會,一~六年級全面實施閩南語教學,每週二、四社團活動時間,開設原住民、客家語社團教學。
2.強化基本能力
(1)實施班級閱讀,提昇學生語文能力,全班閱讀同ㄧ本書,透過老師引導,培養學生閱讀興趣,養成閱讀習慣,進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。
(2)依據不同閱讀程度設計低、中、高閱讀存摺,供學生自我閱讀檢核使用。
(3)編輯『語文學習一路發』,全校學生依學習年級每年熟背八首古詩,並由教師進行融入各領域教學中。
(4)強化英語教學,提昇學生英語能力,佈置英語主題學習環境,實施活潑多樣教學,舉辦英語歌謠表演、闖關活動,並印製英語字彙卡,提供三至六年級學生方便學習。
3.發展多元智能
(1)每週週五晨光時間進行全校共讀時間,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,課餘時間開辦各種社團,依適才適性原則,引導學生學習,達成一人一技藝,多元社團的目標,成立直笛團、合唱團、劍道、跆拳道、直排輪、田徑隊、街舞、桌球、美勞、英語等全校性社團,提供學生才能培養與展現的機會,各團隊成績優異。
(2)提供學生多元表演舞台及適性發展,上學期辦理學生才藝表演,Live連線全校各班同步觀賞,下學期擴大舉辦社團成果發表會,邀約績優團隊及個人表演,並邀請全校家長及社區仕紳共同欣賞學生的優異表現。
(3)培養全人兒童教育,養成良好品德修養、多元智慧能力、體適能力、適應環境能力、審美能力,在溫馨校園中,營造優質學習環境。
4.建構學習氛圍
老師願意全心投入,關愛孩子、不斷進修、快樂教學、喜歡研究;學生認真快樂學習,喜歡上學、熱愛學習;家長熱心參與配合,熱心校務、配合教學、關愛孩子。
5.落實親師溝通
(1)結合家長專長與資源,創造優質學習場域,透過親師生共同努力合作,讓學生在優質環境中羽化蜕變,共謀教育成長。
(2)鼓勵各班成立「班親會」,家長參與班級事務,達到親師合作。成立輔導室信箱,小朋友可反應各項意見,處室並適時回應。廣納建言,對於行政及教師之建議,給予迅速與積極性之回應處理。
6.推動認輔制度
(1)邀請全校具有輔導專長的教師及家長,共同發揮大愛精神,陪伴需要協助的小天使,成為學童們成長的的貴人。
(2)邀請具有帶領小團體輔導經驗的教師及家長,利用週二、週五晨光時間,進行團體輔導,讓孩子們建立信心與歸屬感。
7.實施補救教學
落實補救教學,注重關鍵能力的培養,一年級實施注音符號補救教學,二年級實施九九乘法補救教學,三四年級實施英語學習補教教學,對於各領域檢測未達標準學生進行輔助學習計畫。
8.強化資訊能力
(1)強化電腦課程教學,培養學生資訊能力,三~六年級學生每週安排ㄧ節電腦課,並由電腦專任老師任課。
(2)任課老師根據教育部資訊議題綱要、北縣資訊課程綱要,擬訂本校電腦本位課程,逐步養成學生資訊能力。
9.辦理課後班
開辦低中年級課後班,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與照顧弱勢學童,課程次包含英語、美勞、國術、電腦、圍棋、劍道等。
【二】營造前瞻、責任、人性的校園文化
1.強化教學能力
(1)強化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功能,建立行政、教師、家長之定期溝通協商機制,充分發揮課程委員會的運作功能,以決定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基調。
(2)教師依據班級循環圖書,自行研發閱讀教學活動設計,並彙集『開啟一扇通往世界之窗專輯』兩冊,供全校同仁教學參考。
(3)充實教師教學檔案內容,營造專業教育社群形象,教師人人有教學檔案,學生人人有學習檔案,形塑專業教師與自主學習的師生圖像。
(4)整合全校教學經驗豐富之老師,成立各項團隊,成立創意作文教學工作團隊、環境教育自然領域教學團隊、自然發音法英語教學團隊等,發展特色課程,提升師專業發展。
2.增置教學設備
整合學校電腦資訊經費,充實班級教學設備,除各項視聽教學媒體之外,建制光纖網路,已達到班班有電腦、電視、DVD、投影銀幕,班班能靈活運用科技媒材之目標。
3.深耕九年一貫課程
(1)以專業帶動課程,以實踐落實教育,以高度的課程領導魅力,配合民主的決策過程,奠定昌隆課程實踐的行動序列。
(2)本位課程規劃完善,自行研發補充教材,編寫學習手冊『學童背誦經詩自學闖關手冊專輯』,結合唐詩、節慶、作文編製『主題學習單專輯』,編寫『弟子規學習手冊』,編寫學習手冊『語文教學手冊』,編寫英語學習手冊『四十本英文童書結合英語教學手冊』。
4.推動友善校園環境
(1)建構合諧溫馨的校園──每一位學生都是學校教育場域中的主角。
(2)建立多元開放的校園──每一位校園中的師生都是平等對待的互相尊重與包容。
(3)體現生命安全的校園──確保每一位學子都是安全、健康與快樂。
(4)創造普世價值的校園──追求創意與尊重每個學習的個體。
5.發展多元社團
社團多元發展,全校各類社團計有田徑、街舞、跆拳、直排輪、合唱、弦樂、樂隊、直笛、美勞、劍道、籃球共十三個,三至六年級各班發展班級社團,班班有社團,激發學生多元潛能。每年於下學期期末舉辦社團成果發表會,由本校各音樂團隊-合唱團、直笛團、弦樂團、街舞社及優秀學童擔任演出。
6. 辦理暑期育樂營活動
每年辦理二個梯次的暑期育樂營,聘請本校及校外具有專長的人士擔任教學工作,每次開辦十多種班別,參加的學童達五百人次。
7.持續溫馨校園文化
(1)教職員工指導學生獲獎或個人績優表現時,海報祝賀與感謝指導老師,並由家長會頒給獎勵獎金,於教師晨會或各種節慶辦理活動時公開表揚,激勵教師工作士氣。 把握多元溝通管道,以有機化領導,察納雅言,包容多方意見,凝聚共識,訂定具體可行的有效政策。
(2)尊重教師專長,賦予適性工作,積極激勵教師及同仁向上提升,熱愛教育,使校園和諧溫馨。
(3)高關懷高領導,讓教師有專業的揮灑空間,了解老師的專業能力,讓老師發揮所長,並利用輔導制度,提昇教師專業能力,共創「昌隆」的教學品牌。
8.落實永續環境校園
(1)以自籌財源規劃學校水電節源措施,每年水電費均有節餘繳庫,榮獲教育局長表揚,並發函通令各校參考本校推動作法。
(2)目前本校運用筏式基礎地下水,廁所清潔用水已達三分之二,此外,運用時間控制閥有效減少用電耗損。
(3)尋求政府機構與民間社會資源,有效改善校園綠地環境,發揮境教功能。
9.形塑優質服務團隊
(1)尊重處室專業,強調溝通協商,運用走動式領導,深度理解處室問題,採行扁平式組織。
(2)每週召開主管會報,協商行政業務,研討重要計畫執行情形與反應意見,協調、溝通,以達成共識。
(3)重視校園民主及校園倫理,隨時督導相關實施計畫推動,適時給予相關處室鼓勵與支持,遇有困境主動協助解決。
【三】運用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
1.發展志工組織
整合社區人力資源,建置學校支援網絡,成立志工隊,全校志工分為圖書、導護、園藝、補救教學、愛心媽媽、故事團等組,落實志工任務編組,積極支援教務、學務、總務、輔導各項活動。
2.結合社區資源
募集圖書志工人力資源,方便師生圖書借閱,目前圖書志工共有60人,負責圖書編目、建檔、借還、修書…等輪班協助。
3.籌組社團後援會
本校在各種社團建立後援會制度,達成家長支援、協助社團發展的目標,目前成立後援會的社團有:弦樂社、街舞社、直排輪社、劍道社、直笛團等。
4.爭取經費補助
(1)積極爭取民意代表配合款,發動全校師、生、家長募款購書活動,多年來累積超過百萬元書籍,目前學校班級循環圖書營造書香校園,提升學生閱讀風氣,增進學生寫作能力。
(2)主動爭取社會各界經費資源(市公所、社區企業、市民代表、縣議員、縣政府、立法委員),有效整合學校資源,合理分配至各處室,充實設備並辦理相關教育活動,將教育資源發揮最高效益。
5.發展鄉土課程
研發『認識家鄉專輯』鄉土教材手冊,闢設鄉土教學資源教室,實施鄉土戶外教學-認識新莊老街,帶領學生從事鄉土主題研究『上新莊一條龍-中港大排專輯』,榮獲第二屆「台北縣中小學網界博覽會鄉土專題研究網站製作」佳作獎。
6.善用綠色資源
(1)全校職工以責任區方式,分別規劃校舍維護負責區域,有效保護各種建物、綠色植栽及學童安全。
(2)落實校園美化綠化學校公園化,專人負責自行植栽節省經費,四季更替花卉,並出版校園植物地圖,招募志工協助剪修花木。
7.深耕社區文化
人力場地互動,義工支援、開放校園、社區家長參與;配合文化場館、推展社區文化活動,朝向學校社區化,讓學校成為社區精神堡壘。
8.鼓勵家長參與
(1)推展親職教育,促進親師合作,辦理家長日活動、推動班親會、辦理親職教育講座、出刊親師交流道。
(2)利用家長日活動建構親師生共同願景,印製輔導專刊、家長會訊,提供親子教養方法、親職諮詢管道、推薦親子共讀好書、介紹假日親子休閒地點、提供社區資源網絡的運用、整合特教醫療網絡諮詢方式與管道。
9.辦理終身學習教育
(1)辦理終身教育學習課程,針對外籍新娘及十五歲以上失學民眾,開辦新住民及成人教育基本班,提供識字及語文學習的機會。
(2)開辦成教電腦班,提供社區民眾電腦文書處理及網路使用的學習機會。